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最短回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时间:2022-09-24 17:01:50来源:
导读您好,现在冰冰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最短回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相信很多小...

您好,现在冰冰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最短回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3、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4、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5、原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译文: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10、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11、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12、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13、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确定,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14、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15、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1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17、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1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9、”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0、 “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

21、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

2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

23、“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2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荆门送别。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