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加速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方面 河南多个地市频放大招

时间:2020-09-17 10:39:34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导读□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裴熔唐朝金文朱哲摄影在科技创新强省的路上,河南再添科技引擎。9月15日,郑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河南省(中原科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裴熔唐朝金文朱哲摄影

在科技创新强省的路上,河南再添科技引擎。

9月15日,“郑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同时揭牌。

近年来在加速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河南多个地市频放大招,为科技强省和把河南打造成为开放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不断添砖加瓦。

中原科技城揭牌首批60个项目签约投资额超1100亿元

9月15日,“郑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同时揭牌,这标志着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耀南等15位科创领域知名专家,受聘为中原科技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并颁发证书。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的中原科技城,自落地以来,就被看作是郑东新区从“以城带产”向“以产促城”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也是郑州实现“东强”功能定位的关键抓手,在郑州市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发布会现场,中原科技城的规划蓝图也首次公布。

根据发布信息,中原科技城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属于龙湖组团。项目北至连霍高速,南临龙湖,东接龙子湖,西达中州大道,包括龙湖北部区域和云湖大数据产业园两大区域,总用地面积约16.4平方公里。

同时,以智慧岛为中心,以龙湖北部片区为核心示范区,以科学谷(鲲鹏软件小镇)为拓展区,整合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形成“一体两翼”整体布局,打造“中原科技带”,构建串联郑州高新区、金水区和东区的沿黄科创带,打造科创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走廊,规划研究范围约64平方公里。

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中原科技城主要聚焦于高精尖方向提升和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在未来前沿、区域愿景、城市潜力三个维度下确定了五大核心产业,即数字文创、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生命科技、人才教育,并将以此建设五大功能组团,即数字文创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前沿科技产业、生命科技产业、名校创新学院,打造空间与产业、生活与环境相融合的新型产业之城。

要做大做强产业,关键是要引得来人才,留得住人才。

发布会现场,《关于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和《关于在中原科技城建设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两大配套人才政策同步公布,推出了从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到创业支持、资金扶助,再到安居乐业等全方位的政策“大礼包”,为人才引进拿出了真金白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郑东新区管委会现场与复星国际、上汽集团、启迪科服等28个标志性项目上台签约,32家企业同步签约,总额超过1100亿元。这标志着入驻中原科技城的首批项目正式签约,为中原科技城发展注入磅礴动能。

对于中原科技城的落地,首批受聘专家施一公表示:“作为一个河南人,作为中原科技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为家乡发展出力我责无旁贷。今后我将努力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产业对接等方面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特别感谢河南企业家在西湖大学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支持和贡献。今后西湖大学也将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河南的科技发展建设,回馈家乡,回馈社会。河南科技创新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筑巢引凤,中原科技城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巨大广阔的舞台,这里有无限可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原科技城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更加出彩作出卓越贡献。”

各地频放大招科技创新加码推进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河南各地将科技创新视为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放出大招的,不仅仅是郑州。

作为河南民营经济重地,许昌市政府在今年4月份刚刚印发《许昌市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从做优做强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等七大方面,明确了“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的路线图。

《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到2025年,基本建成省内领先、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许昌还拿出了配套政策积极引进创新人才。为解决创新人才(团队)稀缺、企业研发动力不足等制约科技创新的问题,许昌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拿出15亿元大力实施“许昌英才计划”,连续7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仅2019年就拿出8200多万元奖励、扶持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

在豫北煤城鹤壁,围绕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鹤壁东区“拔地而起”,旨在引领城市迈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9年以来,鹤壁市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招商,积极引进龙头带动型、示范引领型、创新研发型企业和项目,在鹤壁东区相继落地了全省首家5G产业园、京东“一基地三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鹤壁基地、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2020年,更是节节开花,360网络安全基地、国际信息和数字产业园、腾讯智慧物联平台等相继入驻。

据统计,目前仅在鹤壁东区5G产业园,已落地全国数字经济龙头企业9家,累计入驻的数字经济企业达205家,获得专利387项,成为鹤壁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6月9日,《鹤壁市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和《鹤壁市数字经济2020年工作要点》正式印发,为打造“云上鹤壁”给出了全新的谋划。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平顶山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开封市明确2020年科技工作目标,并印发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蓝图……

做好三个改变河南创新强省建设加速度

随着河南各地支持科技创新及科技落地政策的出台,一个可喜的变化是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再创新高。

根据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河南省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入库企业首次突破万家,达到1021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7.66%,居全国第四,中西部首位。

从质量上看,今年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呈现出新兴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猛、研发投入强度较高和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明显的特征。

拿新兴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来说,今年河南省信息技术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4294家,较上年同期增长57.5%,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的42%。另外在人才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科技人员14万人,占其职工总数的33%,占全省企业科技人员总数近60%。

在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唐海峰看来,近年来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还包括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全国区域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名快速上升。同时,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一大批“国字号”创新载体落户中原,河南的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另外,随着盾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等在国内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迅速发展,科技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尽管进步明显,但是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河南在科技创新建设方面,仍有一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企业偏少,企业研发实力较弱;二是创新投入不够,创新能力支撑不足;三是创新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极其匮乏;四是创新平台、创新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优。

在唐海峰看来,要解决当前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问题,其主要途径是实现“三个改变”。首先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低端产业的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要改变目前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问题,现在我省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则要改变经济发展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问题,要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强化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

在具体措施方面,河南省相关专家认为,河南要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辐射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推进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自创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生物育种、可见光通信、超级电容、工业CT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辐射区遴选工作,构建形成“3+N”自创区发展格局。实施产业集群重大科技专项,打造1至2个在全国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河南省还要加大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加大创新引领型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争取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加速布局省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加大创新引领型机构建设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创新型研发机构。”唐海峰表示。

标签:科技河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