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十二因缘结构图(四谛十二因缘)

时间:2022-08-03 14:57:30来源:
导读您好,现在汉格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四谛十二因缘结构图,四谛十二因缘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四谛”。2...

您好,现在汉格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四谛十二因缘结构图,四谛十二因缘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四谛”。

2、“谛”即“真理”。

3、  “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4、  “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

5、  “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

6、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7、  “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

8、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

9、  “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

10、  这四谛构成了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指导教徒定心修行。

11、  十二因缘就是构成我们生死轮回的十二个要件。

12、  前四种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因为“无明”,就有妄作,而产生情感上的“行”;由行产生“识”;有了意识,就随缘受胎,刚刚受的胎叫“名色”。

13、  所谓“名色”,是有而不可见,无影无像,只能形容,只有名;所形容的色,是小到不可见的,过去没有显微镜,谁能看见XY染色体的活动?看不到,所以叫“名色”,只知有这么一个东西,但还没有成为人的胚胎。

14、  第五是六处:六根具足,然后就出胎。

15、  第六是触:小孩刚生下来,什么都不会,但却会抓东西;国人满周岁时,有“抓周”的习俗。

16、到了二、三岁时,就有触感,喜欢去接触物品。

17、  第七是受(感受):喜、怒、哀、乐,一切的感受都有了,大约五、六岁时就已具备。

18、  第八是爱:约十四、五岁,有了爱,就知所选择,有了物种基本的欲念;有了欲念,就如胶似漆,念念不忘,梦寐思之,于是和原本的生命实体距离更远了。

19、  第九是取:包括追求和逃避;追求权利,逃避义务和责任。

20、人们基本的欲望包括:自我保存——白天怕人,晚上怕鬼;自我我欲——食、色、领导、支配、占有……,诸欲相继发生。

21、古人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不能说每个人都临难求免,但苟得的人却较多,这就叫“取”。

22、  第十是有:即生有、中有与后有。

23、透过名色、六处、触、受、爱、取而有业,活在世上,是“生有”;死是“中有”,以活着的时候所造之业为素材,形成死后的中阴身(灵魂),即是“中有”;“后有”即随业入胎。

24、  第十一是生:又出生了,入胎就要出生啊!  第十二是由老而死。

25、  这叫“十二因缘”。

26、辟支佛观“十二因缘”,找到了解脱之道的“苦、集、灭、道”四法印,而证解脱。

27、但是在菩萨眼中,皆同幻化。

28、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其余的十种因缘,都一笔带过了。

29、二乘圣人借分析得解脱,菩萨则是当体即空。

30、既然当体即空,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都没有。

31、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十八界也没有。

32、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33、十二因缘只是一个虚幻的过程,菩萨不观“十二因缘”,无须分析,般若观照下,当体是空。

34、  无苦、集、灭、道:佛法的初期,佛陀审视众生的根机,说“苦、集、灭、道”,若详细讲,很费词,简单地说,“苦因集有,道由灭成”。

35、为什么说“苦因集有”?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这都是“行”,是有为法,聚集多了,当然苦。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